自20世纪70年代起,尚德俊对外科、周围血管疾病血瘀症及其活血化瘀法进行了重点研究,创立外科血瘀证学。虽然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、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各异,但是尚德俊认为周围血管疾病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,即患者表现为瘀血、缺血、瘀斑、肿胀、动脉粥样斑块、血栓形成、血管狭窄或闭塞,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。
尚德俊根据周围血管疾病的血瘀共性提出中医外科血瘀证学理论,总结了血瘀证的病因、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,并提出外科血瘀证的病理学概念,如瘀血成痈、瘀血腹痛、瘀血癥积、瘀血四肢、瘀血脉络、损伤瘀血、瘀血性溃疡或坏疽、瘀血癍痕黏连、瘀血肿胀和出血后瘀血等,开创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途径。
尚德俊提出周围血管疾病是血瘀证疾病,主要病机是血脉瘀阻、经络阻塞,在疾病的各个临床阶段都有明显的血瘀表现,如肢体疼痛,肢端紫绀,皮肤瘀点、瘀斑,肢体青筋肿胀(下肢静脉血瘀症),痛性红斑结节或硬条索状物等。
尚德俊遵循中医学“疏其气血,令其调达”(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)、“病在脉,调之血;病在血,调之络”(《素问·调经论篇》)、“脉道以通,血气乃行”(《灵枢·经脉篇》)、“血实宜决之”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篇》)、“结者散之,留者攻之”(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)等理论,认为在血瘀证的治疗中,调和气血是理论基础,消除瘀血是基本原则。据此理论,尚德俊率先总结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十法。
# 益气活血法
适用于证属气虚血瘀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四肢无力、麻木、怕冷,或肢体沉重浮肿,不能久站远行,疮面干黑下陷,伴气短懒言,舌质淡苔白,脉细弱。方选丹参通脉汤、补阳还五汤等,药用黄芪、党参、人参、白术、桃仁、红花、鸡血藤、丹参、当归、刺五加等。
▲鸡血藤
# 养血活血法
适用于证属血虚血瘀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肢体麻木,疼痛,伴面色萎黄,唇甲色淡,食少便溏等。方选顾步汤加减,药用当归、阿胶、芍药、川芎、丹参、鸡血藤、牛膝、熟地、黄芪、白术等。
# 温通活血法
适用于证属寒凝血瘀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肢体苍白、发凉、怕冷,遇寒加重,舌质淡白,脉沉涩。方选阳和汤、黄芪桂枝五物汤等,药用附子、干姜、肉桂、桂枝、鸡血藤、当归、红花、川芎、元胡、三七、乳香。
▲肉桂
# 滋阴活血法
适用于证属阴虚血瘀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低热、潮热、虚汗、头晕、心悸、咽干,舌红绛苔少或无苔有裂纹,脉细数。方选养阴活血汤加减,药用生地、麦冬、玄参、石斛、白芍、当归、赤芍、丹参、郁金、牡丹皮、知母、白薇、银柴胡、五味子等。
# 清热活血法
适用证属热毒炽盛、血脉瘀阻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肢体红肿热痛,皮色紫红光亮,皮温高,伴全身发热。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味、五味消毒饮加减等,药用金银花、玄参、黄芩、黄柏、大黄、知母、连翘、牡丹皮、赤芍、郁金、丹参、虎杖、天花粉、栀子、当归等。
▲金银花
# 活血利湿法
适用于证属血瘀湿重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肢体粗肿、胀痛,青筋隆起扩张,皮色暗红,局部肿胀,按之凹陷,或皮肤硬韧、肢体粗大。方选自拟活血通脉Ⅱ号加减,药用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泽兰、薏苡仁、益母草、当归、赤芍、丹参、牛膝、王不留行、防己、 茵陈、车前子等。
# 行气活血法
▲香附
# 补肾活血法
适用于证属肾阳虚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畏寒肢冷,腰膝酸软无力,全身骨节疼痛,劳累后加重,小便清长,大便稀薄,可有阳萎,肢体出汗减少,舌淡胖苔白,脉沉细。方用补肾活血汤加减,药用附子、肉桂、鸡血藤、淫羊霍、补骨脂、肉苁蓉、狗脊、牛膝、当归、续断、仙茅、熟地、桑寄生、山药等。
# 活血破瘀法
适用于血瘀重证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肢体固定性疼痛、皮肤青紫色,或有瘀点、 瘀斑,肢体发黑、坏死,瘀血肿胀,象皮肿,皮肤纤维性硬化等。方用四虫片、舒脉汤等,药用三棱、莪术、水蛭、土鳖虫、虻虫、全蝎、蜈蚣、夏枯草、海藻、橘核等。
▲三棱
# 通下活血法
适用于瘀血部位在下或伴有腑实证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,表现为高热、烦躁、大便秘结、腹胀,舌苔黄燥或黑苔、舌质紫暗有瘀点、瘀斑。方选活血通脉饮、四妙勇安汤加味,加大黄、芒硝等。药物用大黄、芒硝、番泻叶、麻子仁、郁李仁、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牡丹皮等。
▲甘草
尚德俊认为活血化瘀法对周围血管疾病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,如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,增加患肢血流量,改善局部组织营养;扩张周围血管,解除血管痉挛;抗凝,抗血栓,促纤溶;降血脂和促进粥样斑块消退;抗炎解热,促进炎症吸收;促进组织修复,使创口愈合等。临床应用活血十法时,需要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精髓,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,掌握病证的变化规律,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。■
郑重申明:
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,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。未经中医辨证诊治,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。广大读者如有需要,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,以免贻误病情。
【来源:广东中医药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