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刘敏如 国医大师(1933-)
刘敏如依据中医学理论,总结出妇女受孕育胎的三个必备条件:
刘敏如认为补肾法当灵活运用于不孕症治疗之各阶段。根据“肾主生殖”“经水出诸肾”之理论,在长期的医学理论实践探究中,刘敏如总结出肾气为根的学术观,提出“脑-肾-天癸-冲任-胞宫轴”,主司生殖生理。她体会:“肾是发动元阳、滋生元阴、蒸腾肾气的重要脏器,是‘阴阳之本,元气之根’‘五脏六腑之本’。”
肾主生殖。肾气即精气,寓元阴元阳。肾气滋生的“天癸”,含有多种精微,其中有主司生长、发育、生殖之精微,所以肾主生殖的作用,主要由天癸的生理消长来体现。天癸是肾精充盛到一定阶段,可化生出一种促进生殖器官成熟,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。天癸以肾为根本,肾脑相通-心肾相济、肝肾同源、脾肾相资,维持着机体动态的阴阳平衡,主司着人体各种生理功能。因此,刘敏如在调经治病以助孕的大纲下,重视补肾气,填肾精。
● 灵活运用补肾法治疗不孕症是择期论治与辨证论治之结合。择期论治是指根据月经周期气血变化特点,在月经周期之不同阶段治法有所侧重。
在经后期(卵泡期),血海空虚,阴阳气血相对不足,治法以滋肾阴、养气血为主,方选左归丸合八珍汤加减,以促进阴血之复生。经间期(排卵期),重阴必阳的关键时期,治当平补肾阴肾阳,佐以活血化瘀,以促进阴阳转化,以利卵子排出,方选归肾丸加王不留行、皂角刺等。
▲皂角刺
经前期(黄体期),阴阳气血俱盛,为孕卵着床做准备,治当补肾填精为主,常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淫羊藿、肉苁蓉、黄精、熟地黄等,以改善黄体功能及宫腔内环境,增加成孕机会。
此期即或延长,月经过期未至,甚至早早孕测试显示阴性,亦不可轻投活血化瘀之品,以免误伤早期胎元。月经期,血室正开,经血以排出为畅,经血量不多者,可于经行首天或首2天适当活血化瘀,因势利导,方选四物汤加鸡血藤、益母草等。
▲益母草
● 择期论治之治法方药,着眼于不孕症肾气虚、肾精亏之基本病机,使肾气盛、肾精足、冲任二脉之气血流通充盛以相资,自然可致月经调畅而受孕机会提升。
临床所见,不孕症中不少皆属本虚标实之证,肾虚为本,或累及脾运、冲任失调,标实者或兼湿邪痰浊、或兼湿热毒蕴、或兼瘀血阻滞,故治法亦不限于补肾一法,或兼健脾益气化湿、或兼清热解毒化湿、或兼豁痰软坚散结、或兼疏肝理气活血行滞等。
那么,补肾就是视其虚实标本、轻重缓急,标本兼顾,或先攻后补、或攻补兼施;按邪正偏胜分攻补之缓峻,准确掌握补肾之时机与尺度。
标本同治、攻补兼施时,刘敏如推崇用五子衍宗丸以补肾益精、以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,取其补中有行,无补而留邪之嫌。治疗肾阴虚、阴虚火旺或阴虚湿热时,则用知柏地黄汤加减。
当以上标证之治渐见效果,标实渐除之时,补肾之力可渐增,按肾阴肾阳偏衰之别及月经周期所处之阶段,常选用左归丸和右归丸。
左归丸是一个复方中成药,来源于经典名方。左归丸的药物组成包括熟地黄、龟甲胶、鹿角胶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山茱萸、山药、牛膝。具有滋肾补阴作用,用于真阴不足、腰酸膝软、盗汗遗精、神疲口燥等。临床可以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导致的腰痛、遗精等。
右归丸临床应用于治疗肾阳亏虚、肾精不足所导致的腰痛、腰膝酸软、怕冷、四肢不温、少气乏力、夜尿频或者是泄泻、命门火衰、脾失温煦等。
左归丸和右归丸功效相反,左归丸是用于治疗肾阴虚的药物,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。而右归丸能够缓解肾阳虚导致的畏寒怕冷、手足不温、下肢水肿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溏薄、腰腿冷痛等症状。
刘敏如应用补肾之法,根据“阴阳互根”之理,重视阴中求阳、阳中求阴之治法。■
郑重申明:
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,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。未经中医辨证诊治,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。广大读者如有需要,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,以免贻误病情。
【来源:广东中医药】